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創世記關於敬拜讚美的靈意大綱摘要三

21.同在是生活的表現 39:2/23
敬拜中必有神的同在,我們雖因信稱義有聖靈的內住,但我們卻可以時時被聖靈充滿,因敬拜也是服事,我們被聖靈充滿乃為參予神的工。如同約瑟因神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這是神為他所預備的,為了走未來更榮耀神的道路。

22.哭、愛之情發動 43:30
我們在敬拜中常會流淚,這是非常好的現象,也是在神面前自然的流露,其實這也是神給他子民的一個寶貴的禮物,我們因著流淚,我們的心也受到調整,我們原本的石心愈來愈被軟化,我們的情感愈來變得愈有愛心,因著這樣的調整,使我們的形象也愈來愈有神的光彩了!

23.沒有一人 45:1
為避免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干擾,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敬拜是沒有未信者場合的敬拜,這是屬於培靈式的敬拜,是在神裏深度的敬拜,是存屬於弟兄姐妹的禱告會式的敬拜,也可以是悔改式的敬拜。

24.先知性的話語 45:5-8
當我們在與神獨處式的敬拜時,常會有先知性的話語,有時候並不適合說出,除非神願意我們說出,但大部份時候,我們還是要等候神要我們說出的時間,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事情,可能神讓我們知道,只是要我們可以為某件事情代禱,而並非要我們讓人知道,這點我們要非常小心。

25.雅各就給法老祝福(為未信者代求)47:7、禮儀是必要的一部份 47:7/10
世界上有許多的未信者,他們對我們的信仰也充滿了好奇,我們必須將他們一步一步的帶領,就像約瑟先把父親帶到法老的面前,雅各就給法老祝福,這是有順序的。在敬拜的儀式中,我們帶領未信者參加,剛開始也是要先設計,讓他們先參予在一些平常的小組的福音性的敬拜,然後一步步的帶領到進入教會的正式敬拜,這樣可以讓他們感覺到逐漸進深的程序,對他們是有好處的,就像養魚的人要移動他們的魚,不能馬上就直接把他們丟進魚缸裏面一樣。(利9:23-24利未記中一段有程序性的敬拜)

26.爭戰/征服屬靈的天空/地 47:22/26b
保羅在以弗所書6:12說:「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但以理書10:13也記載:「但波斯國的魔君攔阻我二十一日。」

我們看法老的祭司,他們的權勢,就連約瑟也無法管轄,他們擁有土地,又有常俸供養,從這我們可以看出現今的世界屬靈氣的惡魔的權勢也有多大了,許多邪靈的勢力隱藏在文化、藝術、政治、學術的背後。因此我們的敬拜,一定要有國度性的禱告,而不是一直將焦點放在自已的需要上,教會要對社會有直接的影響力,是來自我們屬天的國度觀,敬拜團隊有必要引導會眾在敬拜中做國度性的禱告,而這也是現今的敬拜比較缺乏的部份。

27.雅各的句點是敬拜神 47:31
我想這是一幅很美的圖畫,一個成熟的敬拜,並不在情緒性的音樂當中,而是在離天家更近的地方,我想起約拿是在魚肚中連結起詩篇的完美的祈禱,哈拿在哭泣中,不出聲的向神傾心吐意。什麼時候我們的敬拜也能讓鼓聲暫停竭止,讓神也獨自的聽到我們自已在神面前的無助,什麼時候我們也可以領受歸回天上的家進入與主同樂的真意。(林後5:1)

28.他父親不從 48:17-19
敬拜中我們是否受聖靈的引導,還是任憑已意,我們看重的到底是聖靈是誰,我們可以如何受聖靈的引導,使我們變得更為謙卑順服。還是我們覺得聖靈是我們的工具,我們可以怎樣的利用聖靈,是照我的意思,還是降服,如果是降服,為什麼我們老是愛看那些異事奇觀,為什麼老是要聖靈按照我們的祈求,不按照我們的想法,我們就不滿足,不願意接受。

29.豈能代替神 50:19
但願聖靈不斷的光照我們自已的心,讓我們在敬拜中是在聖靈的引導中,而不是在過去的傷痛中不能自拔,願聖靈提醒我們敬拜的心是心靈與誠實,而不是單單享受詩歌,讓我們也沒有忘記那天使長也曾經是個詩班長,最後也必受審判,敬拜時我們如果將焦點一直放在我們的自我身上,最後我們也必然倫為大龍,名叫古蛇的。約瑟說:「我豈能代替神呢!」。
又敬拜團隊應該避免明星、偶像的塑造,樂團的編排也最好能不與會眾相對,以簡少會眾將焦點放在樂團團隊的某人身上,樂團應該帶領會眾將敬拜的焦點引到神面前。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創世記關於敬拜讚美的靈意大綱摘要二

11.神的祭司(為…祝福) 14:18-19
撒冷王麥基洗德,他是至高 神的祭司。麥基洗德預表基督,因此在敬拜中我們當仰望的就是主自已。其次在敬拜中,我們自已也是祭司的職份(啟1:6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 神的祭司),也當在敬拜中思想我們是如何擔當祭司的職份,在神面前自省,我們是否也為人祝福?
祭司有幾個重要的工作如下:
一、查看皮膚病症。二、扛抬會幕、抬約櫃(申31:9)。三、燃燈(出25:38)。四、吹號(民10:9;申20:2-4打扙/節期)。五、承接聖職。六、獻祭(為贖罪、為許願)。七、為民祝福。八、處理爭訟之事。(申17:8-9;21:5)。九、曉諭(申27:9)、宣詛(27:14)誦讀律法(申31:9-13)。十、膏立君王。(撒上10:1;16:13)

12.在異象中 15:1 為業 15:7 經過 15:12/17 亞伯蘭之約 15:8
敬拜中常能領受神的異象,異象是神的計劃,與世上所談的「願景」不同。異象是神的工,當我們敬拜時,我們可以求問,神在我們身上的計劃是什麼!或者我們可以如何在教會中配合教會中正進行的服事,教會的異象是屬於基督徒共同的異象!屬神的工,永不落空!

13.以實瑪利-神聽見 16:11
敬拜中難免進入傾心吐意的時刻,有們的生活中有時不也像夏甲一樣,像個被苦待的使女嗎!有時我們也想逃走,而真正的生活卻要我們實際的面對,我們必須回到我們的主母那裏,更真的是我們必須回到神的懷裡,讓我們也可以在神面前說:「那看顧我的神」,祂無論何處一直都看顧著我!(16:13)

14.顯現17:1
當我們可以在神面前傾心吐意之後,神必然向我們顯現,尤如在約翰福音14:2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這在正常的基督徒的生命中應該視為極為正常的事。也是我們與神必定要有的關係。

15.代求 18:22-25/20:7/20:17
敬拜中還有一層更重要的關係是為人代求,我們可以思想久未謀面的親友,我們心中一直記掛著的某人,也求神光照我們是否我們忘了某人的需求。或者是為我們現居的環境,我們的居上位者等,要是我們在敬拜中蒙了光照,我們就為他們代求。(提前2:1-4)

16.別是巴 21:33 / 默想 24:63
求神光照,讓人看見就知道我們是屬神的兒女,我們的生命在世界是光,是有影響力的,在所做的每一樣事上都有神的祝福。在別是巴分別有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在這裡經過,也在這裡敬拜,並使他們的靈性達到生命中更成熟的階段。我們在敬拜中的目的之一不也是讓我們的生命更進深嗎!

17.完全的祭神預備 22:7-8 耶和華以勒、聽從了 22:14/18
有時候我們的敬拜中缺乏安靜等候,因此許多時候我們雖然敬拜,但卻徒勞無功。我們想看當時的亞伯拉罕三天的路程,當以撒說:「燔祭的羊羔在哪裏呢?」我們能坦然的回答說:「神必自已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有多少時候我們聽不到神的聲音,以至於白白的受苦呢?

18.今日遇見 24:12、讚美 24:26
如今的敬拜是個園隊的敬拜,我們在敬拜當中都必須相互委身,當如這忠心的老僕人般,委身於亞伯拉罕。
敬拜有另一層意義是領人到神面前,而敬拜團隊就帶有此使命,我們該像僕人引利百加到以撒身旁,也引人到神的寶座前。所以必須有所學習,學習和協,學習相互包容,學習相互帶禱,學習在敬拜中兼卑自已,學習僕人說:「叫我今日遇見…。」好讓我們也可以讚美述說神奇妙的作為。

19.許願 28:20
也許我們的生命也有走到某一瓶頸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在神面前如同耶穌教導我們的禱告,祈求賜我們日用的飲食等…。

20.除掉、自潔 35:1-3
在敬拜中我們更多的時間可以求神光照我們的內心,求神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可以合乎主用,合神心意,因為這個時代真的到處都充滿了誘惑,眼目的情慾,我們必須不斷在神面前支取能力,讓我們可以有逃避的勇氣。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創世記關於敬拜讚美的靈意大綱摘要一

創世記1:1起初, 神創造天地。
讀創世記,對照現今的敬拜讚美的聚會型態,充滿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單就第一章第一節就使人開始面對創造偉大的讚嘆,因為在希伯來原文,這是「使無生有」的創造,這是「起始」的創造,單就人想到創造的本身就值得讚美,這是敬拜的目的之一,敬拜創造的主。

1.進入安息 
2:1-3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有幾個目的使安息日顯得特別重要,其一是(出23:12六日你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你婢女的兒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暢。)這是神賜的恩典。其二是(出31:13;31:17;來4:9)這是神被選分別出來的子民的證據行為。其三是(出33:14)同在的平安確據。其四是(申5:15)為的是記念,也是當向耶和華創造之主所當行的聖會。

2.供物「獻」上 4:1-7
這是今日敬拜的態度問題,敬拜與讚美不可只留於僅在星期天的歌唱和激動,更多的中上以上年齡的人,似乎為了迎合青年人的需求,其實只是到教會學唱幾首新歌而已。但實際上的敬拜與讚美並不應該只是如此,他不是理論,就像聖靈,是我們每日與神親近後,在生活中所經歷的實際,是活生生的生活體驗,且應該是我們面對活出神的形象在靈裡曾經的對付。
再說,敬拜與讚美應該是屬於較為成熟基督徒的一項「事奉」(3:12),敬拜是呈現對神的禮儀之一,且讚美更是包含陳述神所發生的一切。(105:1-5)故此今天的敬拜聚會場合,如果有未信者參予其中,是有必要設計出也適合於未信者的聚會模式。
創世記這段的兇殺記載,在我們今天的敬拜讚美型態之際,是必須深刻儆醒的事。

3.求告 4:26
這節經文記錄了一個公開型態敬拜的開始。而公開的敬拜具有儀式性(出24:3眾百姓齊聲說),也使人能懂得學習如何敬畏  神。並且在公開的敬拜儀式中,神的子民極為容易領受恩典祝福,感受  神同在的榮耀。(利9:23-24)

4.與神同行 5:22
敬拜中當體會與神同行的過程,所以是進行的,是在未進入禮拜的儀式時就有的一種準備,是在儀式完成時,仍在進行的一種心理狀態。耶穌說心靈和誠實的敬拜,不在這裡也不在那裡,是生命的持續。

5.燔祭「壇」 8:20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
敬拜也需要在心中體現神的位格(壇),敬拜當將自已如同飛鳥獻上為燔祭。(羅12:1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6.諾亞之約「命」 9:11/16
敬拜中是神恩慈的自主性的張顯,是神對創造萬物恩惠的表達,是對萬物的愛的「永約」。是神對人一個甜美的回應(虹),更是維持敬拜能夠持續的張力,是因人看見神的美好。

7.稱頌/咒詛 9:26
敬拜中我們必須的操煉是學習敘述頌讚神的美好,訴說神在我們生活中的奇妙作為。反之是學習饒恕並斷絕對弟兄的咒詛。

8.巴別塔 11:4/9
敬拜也需要警醒,否則極容易落入驕傲的陷井。敬拜需要在神裡面的合一,亦要避免不必要的混亂。

9.顯現和求告 12:7-8/13:4
敬拜使人可以在敬拜中求告,敬拜讓人實際的感受到神的同在,許多人會在詩歌中領受神的同在,並且有明顯的外顯狀態,例如眼淚。敬拜的過程也使人輕易的將困難表白的事向神表白,使人更容易的進入學習過依靠神,呼求神的生活。

10.居住 13:18
敬拜有一更深的意義是神要住在我們每人心中,因我們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我們也是因信稱義的子民,如同神帶領他的子民出埃地,說為要住在他們中間。(出29:46)

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士師記1-3章的一些省思

士師記31~2
耶和華留下這幾族,為要試驗那不曾知道與迦南爭戰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後代又知道又學習未曾曉得的戰事。
如何將信仰落實給兒女和下一代(傳承)?這是重要的課題,許多後代的基督徒應以此經文為警戒。根據報導,現代人在精神問題上,對東方神秘主義,新紀元運動,甚至巫術等方面的興趣增加,但基督教對世人的影響則日漸減低。我們不禁要問,世人既在尋求神,為什麼基督信仰沒有對人們的生活發生更大的影響呢?前不久在網路上有一篇關於記者在美國911事件以後訪問葛理翰牧師女兒的文章流傳,他的內容是回應一些人們常常對現今的社會現象所發出的質疑,葛理翰的女兒的回答也相當感人(可上網參閱國度復興報2002915日心靈之窗)。
保羅很清楚的告訴我們,我們爭戰的對象是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然而對新一代的信徒來說,這種感覺如果沒有建立在以福音事工為動力的教會時,是很難察覺的,但也就是我們要重新來思考與認識的重要課題。
士師記(31)這一節經文說耶和華留下這幾族…,當我開始讀的時候,我很不能諒解,為什麼上帝做事老是這麼不乾脆,好像總是找人麻煩似的。後來仔細思想,這原來是上帝訓練他選民的美意!
首先上帝要他的選民學習尋求和依靠祂。當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到約書亞,這是第一代經歷神奇妙帶領的子民,但是他們的訓練場所是在曠野,所操練的多是肉體的匱乏,其次約書亞和迦勒進入迦南這流奶與密之地,他們面對的是堅固的城牆,所操練的是如何在爭戰中得勝,當約書亞這一帶得勝者以後,所留下的選民所要操練的就是誘惑了,這也是每個時代神的選民所需面對的三個階段。如今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應該可歸為這最後一類,多數經過得勝之後所留下的產業的承接者,大多是一群沒有經歷過以上三階段的幼嫩子民,他們特別容易對新的事物產生好奇,尤其是暴露在異族的環境當中。猶如現代多數信徒被現今的社會現樣所妥協一般,跟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時間的被綑綁,價值觀的偏頗與狹隘,早已忘記選民應有的天職,很容易就忘記自己是被分別出來的族類,是尊君的祭師。
但事實上基督徒應該是一群精兵,是被賦予不為自己而活的使命,所以能夠面對人生的困境時依然自得,能夠從面對困境中學得安慰人的技倆,這正是未曾知曉之戰事的本質之一。
讀士師記總是讓人感慨萬千,當以色列國中沒有士師當政時,人民很快的就走歪了道路隨著外邦人的偶像起舞,彷彿出埃及的眾百姓一般遊走於曠野之間。看以色列的歷史對照神的百姓,無論那個時代這種現象絲毫沒有多大改變。只要一不留心,第二代以下的基督徒很容易就會走樣。
那麼到底要如何教育下一代的信徒使他們不致走偏了道路呢?士師記第三章第一節說:「耶和華留下這幾族,為要試驗那不曾知道與迦南爭戰之事的以色列人」這樣留下的這幾族對信徒到底包含了什麼樣的特性可以成為我們居安思危學習的樣版呢?
我在查爾斯‧史丹利牧師的講道中學到了一個英文單字(HALT),非常有意思,他說H是飢餓hungry,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時因飢餓而抱怨;Aangry生氣,摩西年輕時因為生氣而殺了埃及人而逃亡;Llonely寂寞,烏利亞之妻拔示巴,而T則是tired疲倦,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
以上四點狀況發生在基督徒身上時,就是最容易受魔鬼試探的時候,但這些是探視屬於肉體性的試探,大部分比較容易發生在初代的信徒身上。接下來一代的信徒他們會面對的問題就有所不同了,他們的問題多在飽足之後才發生。
享受成功的果實的同時往往是失敗的開始。
我們看(士119),這節說「猶大不能趕出平原的居民,因為他們有鐵車」。這就好像約書亞的同伴探子當年看見了巨人一般,每當我們舒適的時候,我們就不想爭戰,我們會找出無數的藉口來阻擋向前,與現今對照,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許多教會形成了內向式的團契,他們不斷強調他們注重的是質的提升,而事實是信徒早已淪為「飼料雞」根本就談不上質了。他們會對不願意爭戰製許多的理由,甚至以高舉「愛好和平」為由。另外他們對儀式的注重往往高過於神。當這種舒適圈形成以後,教會的各種向外活動即刻停止,尤其會產生排外現象。他們會自動縮小神的能力,使用人為的方法多過於尋求神,以致於失去享受神同在的喜樂,失去與神親密的關係,這些現象可以從許多教會省略掉禱告會看出。
其次(士128)這節又說「及至以色列強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出」。俗話說飯飽思淫慾,這裡說以色列強盛了,其實他們才小有了一些成就,他們就鬆懈了。反觀我們的信仰,初信階段好像凡是都很順利,但是我們的生活中往往還是保留了許多不願意正面對付的問題,我們以為可以躲避神的面,許多壞習慣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我們常常忘記神的萬有,神貫穿一切,我們還是不願意把主權交給神來掌管。近年來由於科技的急速發展,許多犯罪的行為也充斥在網際網路之中,基督徒稍有不慎就要在眼目的情慾中犯罪,哪裡能躲避神的面呢?想想看今日的虛擬環境,多少年輕的信徒也迷失在其中!
另外在成功的背後往往是驕傲的開始,驕傲使人想要與神同等,使人沒有自以為有,所以許多的罪轄制了人的內心,使人開始認不清事實以為教會已經建立了,自己也有許多服事,有些人甚至認為他們的父母或是祖父母是教會建立的大功臣,教會的元老,他們待在教會的時間比牧者還長,沒什麼事是不知道的,所以牧者必須聽他們的,教會中的許多事物都必須按照他們的規矩來,因為他們是創始家族,教會不能忘記他們的功勞,他們把牧者當成在他們中間服苦的迦南人,以上種種驕傲的心和信主以後就天下太平的思想,是阻斷了我們與神親密的關係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更有許多牧者的修正神學逐漸的與世界妥協,就如(士22)說「你們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與世界的妥協是另外一個使信徒致命並且遭受網羅的重要因素例如信徒在參與民俗活動的場合,立場上要十分的明確,可以用愛心說誠實話的參與,但絕對不可在別人的罪上有分(把偶像帶回家當成藝術品、為迎合人心有些人會故意把佛教當成高深的學問以討對方歡欣等)。
以上幾點都是致使後代逐漸不認識神的眾要原因(士210)「後來有別的世代興起,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
我們不斷的把神的作為縮小,合乎我們的思想。總總致命的循環,不斷的發生在基督徒身上。我們常聽神並沒有孫子,但我們卻常常在其中看見許多後代的信徒生活在不信之中,並且不曉得如何與主同行,失去在信仰中與神同工的樂趣。
其實上帝一直要我們回歸到他的面前,他的方式簡單得令人難以想像,他只要人回到他面前,專心向他祈求,正如撒母耳記上1522節,這位最後的士師所說:「 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教導下一代認識神的話,是以行為行出信心的榜樣為基礎,將人引到神面前,使人自己跟神發生親密的關係,這是一種少教導而多帶領的人生,這是我在屬靈長者身上所學習到的生活原則。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為什麼傳福音

一般問基督徒為什麼要傳福音,可能大部分人的回答會是關於大使命,除此以外,少會去思考其他層面的一些問題。然而聖經裡關於為什麼要傳福音的重大理由卻至少超過15個以上。為什麼要傳的動力,促使一個人可以有為之而死的決心,進而促使其成為偉大的宣教人仕,如戴德生馬偕等屬靈偉人,也促使早期教會之復興,及門徒甘願如飛蛾撲火般,只為把福音傳開。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保羅寧願成為一個囚犯,使史懷哲願意前往非洲?使許多的宣教士自願前往窮鄉僻壤之地,義無反顧?以下就聖經的觀點逐一探討之。
1.福音是耶穌奉差的原因:
耶穌在世的日子,就已經非常清楚而且以實際的行動教導門徒傳福音的事工,並且當眾人要求耶穌不要離開他們時耶穌卻對他們說:
「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路4:43
1899美國公理會在「教務雜誌」中,針對華人教會毫不客氣的說:「本地教會在自傳方面用力甚少」。就是在今日,台灣及大部分華人教會聚集的地方,宣教動力依然沒有多大的改變(新加坡、大陸地區除外;又近年大陸人口大量出走,華人聚居之地,福音需求量有明顯增加),乃是華人多數受傳統社會價值觀(功、名、利、錄)的背景根深蒂固影響所致。
耶穌的教導,卻不是要門徒過一個只將焦點專注目在自己的生活方式,耶穌強調門徒的生活方式是「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生活方式,即使至死也是一樣。耶穌最後走上十字架的路程,在巡撫彼拉多面前受審之時依然做出這樣的宣告:
彼拉多就對他說:「這樣,你是王麼?」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約18:37
這種使命式的生活,正是耶穌從傳道之初直至被釘上十字架的過程中,就不斷積極的要求祂的工人和去尋找訓練祂的工人中所應具備的基本要件。耶穌不要門徒將焦點定位在自己身上,卻在尋找一種願意將自己縮小,願意將自己的眼光轉移而看不見自己卻看見別的的人。這種觀念改變了西方的文化,影響了文明世界的現況,促使西方世界人文的價值觀產生對東方世界的憐憫之心實際的回饋,如馬禮遜戴德生李提摩太(中國)、克理威廉賈艾梅(印度)、馬雅各馬偕(台灣)等不勝枚舉之宣教士。
這種鼓動福音動力的生命來源即在於對耶穌使命的實際認知,驅使使命的行為能力則在於能夠看見實際的需要,而實際需要的滿足就是福音的內容。
2.你是看見實際的需要並且是受裝備成熟的工人:
馬太福音九:3538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這段經文正訴說著耶穌要他的門徒應具備的人生觀,從第36節我們看到耶穌所看到的是「困苦流離」,一般人如果只將焦點注重在己身的時候會看到的是自己的「困苦流離」以致於需要別人的幫助。但耶穌在尋找的工人卻是以基督的心為心的門徒。甚至要他的信徒都成為門徒,因為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和鹽。(馬太五:13)他在尋找的工人的條件是可以看見別人的需要的人。
能夠看見別人的需要的人,才會比較容易知道,要滿足羊群需要的內容是什麼。福音的內容大大影響使命的動力,當門徒不十分清楚耶穌的作為時,就經常偏離目標,直到耶穌升天以後門徒終於清楚了耶穌的目的與責任,於是世界改變了。
今天的教會及牧者多把門徒指為羊群,但從這段經文我們應該把角度拉開,因為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見耶穌所指的羊群是哪些人。門徒絕對是受選的工人,是基督的精兵,而不是單單〝坐〞禮拜的信徒。一個信徒受選是應該接受裝備的,一個應該認識基督徒的使命的,如此生命也才能榮神益人。
3.你是精兵必需建立敵情觀念並且起來爭戰:
以弗所六:1013
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要穿戴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是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
其實信徒欠缺敵情觀念一直是個嚴重的問題,從數字上看來,教會的成長狀況是可悲的,從馬偕宣教的實例可以看出,自從馬偕博士在淡水上岸以後,一個人所開拓的教會數大約就超過六十餘間,然後每個教會自然形成了幾個家族中心,產生了不認識 神的後代,然後停流在內部的家族鬥爭,卻不是屬靈的爭戰。台灣傳統教會流傳一句口語說:「一代清、二代明、三代霧霧看未明、四代你請我無閒、五代神明彩呷規厝間。(台語)」正是表明了不夠謹省儆醒的態度。
然而 神的心意是要我們有一個儆醒的心,要實際認清的敵人是撒旦,是屬靈氣的惡魔。這是很重要的觀念,成熟的基督徒實際上是一個軍人,是基督精兵。如果以現在多數教會的狀況來說,是很傷天父的心的,一個月大約真正的崇拜時間僅只四天,與傳統民間的宗教信仰活動「7-11」相比,實在是相差太遠。另外從人口的狀態我們也可以看見,我們的心態與選擇好班教的教師們並無不同,我們自動放棄了世界上80%真正需要福音的人口,我們並不把這些數字當做是必須拯救的靈魂,這是我們今天必需面對的爭戰,如何成為剛強的基督徒,也是保羅一再叮嚀的功課,這個功課卻是每一個成熟基督徒一生所必需努力與隨時的裝備。
4.從保羅的觀點來看福音動力:
提前4:10 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他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
保羅說「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保羅在另一處經文中說若不傳福音,就有禍了(林前9:16)。可以想見傳福音對保羅的整個生命有多重要。在前往大馬色逼迫門徒的途中,他的生命被耶穌整個的翻轉過來,自此勇往直前,直到羅馬囚禁的日子依然傳揚福音至死沒有停竭。
保羅指出了兩點,一是「永生」,一是「救主」。這兩點也是福音的中心,但卻不容易使一般人明白,一旦明白之後,產生的福音動力效能將是充滿了能力,許多基督徒對於這兩點其實是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
保羅也一再的用許多打仗的經文來比喻傳福音,可見保羅的敵情觀念相當的清楚,並且一再的提醒提摩太也堅持這場屬靈的爭戰。他說: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提前6:12
可見「爭戰」也是保羅福音動力的另一個來源之一。

關於福音的問題

從思考「傳福」這個問題,可以看見一個基督徒的成熟與否,一個成熟的基督徒在福音的負擔上會自然的湧流,不管他是否有實際的福音性行動,由他身上所反射出神形象的光輝,人們會願意因著他的行為而得到改變,這種自然行為的福音,雖非成熟的基督徒所要強調的重點,卻包函了耶穌基督主動性的影響力。
宣教包含福音行動,但傳福音卻不是宣教,從耶穌挑選十二使徒就可以看出,並且耶穌也說:「做工的人少!」。宣教確是一門非常專精的功課,並非人人可為,其中包含了差傳等,是具有特定禾場的呼召和異象的特定人仕對象,而傳福音卻是人人可以為之!
從馬偕台宣教也可以看出,馬偕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宣教人仕,他的一生在台灣僅個人就開拓了超過了六十多間教會,之後就只能沿續他的跟基而少有主動性的發展,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例如過去台灣的傳統教會維持原有的家族性使得新人很難進入,基督徒人數總在23%左右徘徊,這不僅是事實,而且到現今普遍的台灣本地教會還未有明顯上的復興也是事實。

綜合靈修心得與之分享

一、使命:
傳福音從廣意來講應該算是每一個成熟的基督徒的基本使命,不論你的口才好壞、不論你的行為修養到達什麼階段、不論你是否學過、一旦你成為成熟的基督徒時,不論你願不願意,福音的種子己經在你的心中滋長,因為你的道德觀念受到 神自然的改變與提升,你的生活將成為世界的榜樣,你卽將成為世界的光、世界的鹽。所以把你與 神的會晤經過詳細的記錄與內省,就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這是基督徒從被分別出來以後就被賦予的使命,也因此全民皆祭師才具有實質的意義,因為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是世上的鹽」是就是是,這應該不容懷疑。
成熟的基督徒不是行為知識、道德等都達到極致的基督徒,而應該是一個能夠把愛的行動分享出去的基督徒,也就是說他具備了分享愛的能力,分享愛,也是整本聖經的重心之一。
因此一個成熟的基督徒的生活守則,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對影響社會的責任認知:
  1. 幫助人們改變,使他們成為合神心意的人。
  2. 幫助人們認識他們在 神眼中特殊的價值。
  3. 使人發現 神在他們身上所賜與的恩賜,轉而使他可以幫助其他的人。
  4. 使人朝聖潔的道路邁進,過分別為聖的生活。
  5. 使人認識真正的人是有限度的人,這樣也才能淌洋在無限的自由空間。
二、關係:
傳福音是一種主觀性的行為,不需要具備高深的神學理論,但學神卻是絕對的。就像在家庭中的生活,回想誰是我們經常學習的對像父親往往是家庭的中心,而 神就是我們的父親,就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在家庭的營造當中,關係的分享是一個重要條件,它關係著是否能把愛發揚光大,是否有愛的能力去愛護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有人不認為不與父親對話是一種罪的行為,而這也是今日教會許多人士的見解,我看過有著名的牧師所牧養的教會甚至沒有禱告會,每天高喊維護傳統,難怪福音無法成為改變社會的主流!
失去與 神直接的關係,必將使基督徒的人生毫無意義,自我將成為世界的中心,而這也正好達成魔鬼的目的。因為沒有與神對話的福音,必定無法體會出 神的旨意,也就是無法以基督的心為心,所給的成為不一定是對方所要的。沒有與父親對話的福音,如何將愛的感動分享出去?試想高舉公義神學之士,何人曾將愛的福音廣傳?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在耶和華面前所獻上的凡火,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利未記十:13)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 2 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燒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
這段經文也透露了另一個事實,也就是在價值觀上,我們所獻給 神的往往有所保留,卻常將殘疾的獻上。例如我們常聽的故事說:「有一個基督徒有三個兒子。大兒子非常優秀,於是決定讓他學醫去。老二成績也非常不錯,所以他決定讓他去考律師。而老三呢,實在傷心,功課不好,前途堪慮,只好讓他去念神學了!」。在面對 神的態度上,我們不都是如此嗎?我們常按自己需求的服事態度,而不是 神所吩咐的,不是 神所要的,事情的後果當然往往另人失望。
與神的關係是直接的,有太多的人號稱他們是第幾代,第幾代的基督徒,並常以此炫耀,生活上他們並未曾與神有過任何接觸,雖然偶而有所感動,但那卻是 神的憐憫!
所以當熱情的聚會退去以後,我們見到的依然如故,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我們的生活依然無法體會摩西的心情,臉上發光,成為神真正的代言人,並使人敬畏,只因為我們與 神沒有實質的關係。

三、動機:
在商業,針對銷售的業務行為調查中有一項發現,真正對銷售有主動興趣的僅3%,而主動分享美好事物的比率就大幅提升。業務人員經過受訓,可以成為銷售的頂尖高手,雖然傳福音不是銷售行為,但卻可以是美好的生活分享與見證,也可以透過歸納的原則,從聖經中整理出一些簡單的分享模式與態度。使我們實際的基督徒人生真正產生對社會的正面影響。
從明白 神的心意和使命出發,轉移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態度,建立與 神實質的關係以後,探討傳福音的本質才具意義。而當我們真領受過福音的豐盛恩典與真意以後,再來談論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將福音分享時,就比較不會偏離福音的主題,而整個問題的核心就會是自我動機的探討,也就是我們會開始自問,對我來說:
「我為什麼要傳福音?傳福音為什麼如此重要?我生命的價值觀到底是什麼?我在意的到底是什麼?如果基督徒不傳福音,對整個社會會有怎樣的影響?」
也就是探討福音的動機、主題和動力一個成熟的基督徒,也就是在還未真正進入如何傳福音的主題之前所應該思想的問題。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別再「等我」

基督徒既是被分別的族類,自然應對社會善盡責任。教會的責任是告訴他們的會友去影響當今的社會「他們(社會)需要教會」,而不是告訴會友「教會需要他們(會友)」。
身為基督徒,常聽許多人總是說:「等我有錢的時候才奉獻、等我準備好了才服事、等我有餘的時候才分給人…」但是在服事的工場中,神卻從來沒有等到過一個完全準備好的人。
教會在推廣復興的時候、教會在推動敬拜讚美的時候…這些活動到底對社會產生何種意義?我想人們並不想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但我清楚的明白,人們總是察覺得出來,我是否願意與他同行一里路。
從過去我們的服事經驗裏,我們清楚的看見在傳統型態的教會中,每當我們舉辦佈道會的時候,總有人接受呼召,但是少有人跟進,於是結的果實甚少。馬來西亞的一個青年音樂團體「收穫音樂」他們設計的標識就是基於陪人走路的心態,那個「符號」是兩個杯底經過與人長時間的交談所烙上的痕跡。
今天我們必要數算一天24小時,我們到底花了多少分別為聖的時間,這也是我自認為今天的基督徒應該擁有的社會責任。將生命生活化,就如同耶穌所說心靈誠實的敬拜不在這裏也不在那裏,而是每一時每一刻與主同行,我們必要使基督徒青年具備面對真實生活的能力,去營造環境,並且讓成熟的基督徒可以提攜。
我要呼喊的是,起來陪人走路,別再等候裝備完成,因為你永遠也學不完。我要訴說的是,我想邀請更多的朋友,願意花更多的時間,願意多去了解人,與人同行,否則即使教會舉辦再多的活動,我們仍然不能得人,即使國外請來再多的講員,我們依然只是聽了一場好的演講,然後忘了……
過去有許多服事的機會,我清楚的知道,上帝選召我成為「僕人的僕人」,讓我可以學習去服事這一代的青年人,讓我可以去服事這一世代的年輕傳道者,因著上帝的愛,更應該奉獻更多的時間,更多的代求…
但願更多的基督徒從此刻就能立下心志,「別再等我…」因為我知道,如果現在不去分享,我們將永遠不會等到。

 華人喜歡用山來比喻「仁慈」,說仁者「樂山」。爬山是許多人都愛的運動,在聖經中提到山這個字也有八百多處,可見在上帝的眼光中「山」也別具意義吧!
立定
8:4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
聖經中第一次對山做出比較清楚的描述是挪亞的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這使我想到上帝的揀選,把他的子民安置在高處,以便觀看天下,也就是把它的子民做了與世俗的分別。上帝立定他的子民有特別的旨意。
求告
12:8從那裏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裏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
亞伯拉罕在山上對上帝有了回應,他在山上求告耶和華的名,這是山的另一層意義,是為了求告主名,我們每一天的靈修不也應該如同在山上,與我們的 神建立起一道單單屬於 神的時間嗎?
得勝
14:6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
山,讓我們敬畏,因為他雄偉,山讓我們感受到屹立不搖,所以山也代表了得勝的生活,生活是有爭戰的,但靠著全能的主,卻是可以帶來得勝。
拯救
19:19你僕人已經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顯出莫大的慈愛,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這災禍臨到我,我便死了。
19:30羅得因為怕住在瑣珥,就同他兩個女兒從瑣珥上去,住在山裏;他和兩個女兒住在一個洞裏。
上帝的美意原是拯救,但是羅德的信心卻不是這樣,他碰到了致命的問題,卻不願真心依靠,他寧願選擇他的自我,他明白救恩,但他卻不願意接受 神的安排,雖然最後他也來到了山上,但卻帶來了罪的延伸,成為摩押與亞捫人的始祖,這兩國人民成為亞伯拉罕後裔的大仇敵。
豫備
22:14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的意思),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
其實上帝為他的順服者早有預備,這再一次告訴我們,其實只要我們願意安靜等後, 神早己預備好我們的需要,關於 神的聖工,我們要學的卻是先學會如何聽 神的聲音啊!只要我們願意爬山,上到神的隱密處。
遇見
3:1摩西牧養他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的羊群;一日領羊群往野外去,到了 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當摩西到了山上,就遇見了。遇見 神,需要上山,意思是會累的,有時候當我們累的時候就聽不到 神的聲音,這也是應該值得我們努力去學習的。
教育
24:12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上山到我這裏來,住在這裏,我要將石版並我所寫的律法和誡命賜給你,使你可以教訓百姓。」
上帝總是了解他的子民的需要,他有方法,只要我們去行,而我們的行為往往與世界妥協,我們老是喜歡新鮮,覺得有些法則實在是落伍,跟不上時代,但在上帝的眼中,不會的,上帝的法則永遠帶來祝福。
更新
34:29摩西手裏拿著兩塊法版下西奈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
而當我們與 神逐漸親密,在我們的生活上是可以使人感覺出來的,當我們的屬靈生活成熟,我們可以感覺身邊的人對我們的敬重,我們的禱告將代來更豐富的能力,這是可以嘗試,只要我們願意尋求 神的心意,每天花一點時間在 神面前安靜,與 神交談,很快就會發現,我們的生命有一種全新的活力。
保護
3:4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他就從他的聖山上應允我。(細拉)
125:1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
125:2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他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
每一個基督徒應該都有被 神所保抱的經驗,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無法感受到這層關係,一定在我們的生活上出了問題,否則你怎會承認他是主呢?尤其在我們初決志時,這種經驗使我們可以深信,有一位 神,有一位在我們生活中的隨時幫助,也使我們的生活可以堅持不與人同流合污。
試探
4:8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
雖然我們受到保護,但是神卻允許試探的存在,這也是對他子民的令一種磨練,因為我們需要長大成人,在試探中往往是孤單的,也就像在寒冷的高山峻嶺上,我們必需接受考驗才能成長,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只是我們常常在受苦的時候,就忘記了,其實我們只不過是在考場上而己。
做決定「上十字架」
14:23散了眾人以後,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裏。
當我們的人生面對重大的決定之時,我們更應該來到 神的山上,我們可以在這裏把問題說明白,這是我們與 神最深的相交時刻,這是面對生命的重大考驗時候的法寶,每當我們需要勇氣去面對世界嚴俊的分辨的時候,我們都可以來到 我我們的神面前。我們的生命到底什麼時候會有這種品質?這值得我們深思,到底我們的生命重心擺在那裏,這時就很容易看出了!
休息和等候
21:37耶穌每日在殿裏教訓人,每夜出城在一座山,名叫橄欖山住宿。
而山也有一種讓我們進入安息的穩定感,我們的生命在面對世上的勞苦的同時,上帝也為我們預備了一個最為穩固的休憩場所,來到 神的聖山,享受 神所施與的甜美,進入安息,使我們的心常常有能力面對世界的挑戰。
另外在撒迦利亞書中預言了這山是耶穌再來時的地點,對基督徒來說應該意味著「等候」。等候必須面對安靜,一個沒有足夠休息的心無法安靜,一顆忙亂的時無法聽到神的話語,等候使我們從新調整焦點,將焦點調整在永恒的盼望,這是身為基督徒極為重要的課題。
永生
12:22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 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裏有千萬的天使
這山也代表了永生,而唯有我們在確信的情況下,我們確信永生就從現在開始了,永生不是在未來,永生是從現在。我們在地上會有基督徒的形象,應該是從有永生的觀念開始的,這使我們的生活有新的盼望,使我們願意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苦離棄罪性的生活,使我們有勇氣去接受那看不見的恩賜,那看不見的親人的天家,使我們願意卑微,體認 神的偉大,使我們的生活焦點能夠轉移至看到別人的需要,我們活著不再是自己了,所以有能力分享愛,所以知道 神就是愛,他己經為我們預備了地方。
願我們都能同享這山的祝福!
21:10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就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 神那裏、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