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巴的事奉
23 過了好些日子,猶太人商議要殺掃羅, 24 但他們的計謀被掃羅知道了。他們又晝夜在城門守候,要殺他。 25 他的門徒就在夜間用筐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去。 26 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 27 唯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士革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 28 於是掃羅在耶路撒冷和門徒出入來往, 29 奉主的名放膽傳道,並與說希臘話的猶太人講論辯駁。他們卻想法子要殺他。
30 弟兄們知道了,就送他下愷撒利亞,打發他往大數去。
31 那時,猶太、加利利、撒馬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
32 彼得周流四方的時候,也到了居住呂大的聖徒那裡。 33 遇見一個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癱瘓,在褥子上躺臥八年。 34 彼得對他說:「以尼雅,耶穌基督醫好你了。起來,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來了。 35 凡住呂大和沙崙的人都看見了他,就歸服主。
36 在約帕有一個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臘話就是多加(羚羊)。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 37 當時,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樓上。 38 呂大原與約帕相近,門徒聽見彼得在那裡,就打發兩個人去見他,央求他說:「快到我們那裡去,不要耽延!」 39 彼得就起身和他們同去。到了,便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做的裡衣外衣給他看。 40 彼得叫她們都出去,就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說:「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 41 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地交給他們。 42 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 43 此後,彼得在約帕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住了多日。
我們在使徒的見證裏所看到的病得醫治,都是為了榮耀主名。這段中的以尼雅和大比大(多加)也都是引領人來認識主的例子,他們兩人都成為活的見證,多加經歷了從死而復活的奇妙,他們並不張揚,而是成為吸引人的焦點,這是傳福音榮耀神的重點,不是因病得醫治,而是給人心中有盼望。
掃羅悔改以後,就要一一克服所面對的困難,第一就是要保住性命,第二就是要讓門徒們相信他是真正的悔改。要接納一個真正逼迫過與自己同屬一個團體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亞拿尼亞出現了,現在我們又看見了巴拿巴。
巴拿巴在第四章的最後有記載:〝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徒36-37)所謂「勸慰」就是勸導與安慰,無論在哪個時代,教會都需要這樣的人,在本章中巴拿巴發揮了和之前亞拿巴亞所實行的接納,一個能接納的心,也才是一個能鼓舞人的心。
建立教會在於鼓舞,在於勸導與安慰,就像主耶穌回答法利賽人的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太9:12-13)今天的教會,正是眾蒙恩罪人的聚集,我們更必須實際在教會中學習如何用聖經(主)的話,教導人與安慰人,說出造就人的話,使人同得建造,如果我們確實的實行巴拿巴和亞拿尼亞的服事原則,31節中所說「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就是事實了。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願使我們學習聖靈的勸慰,使我們明白從祢而來的靈,如何幫助我們去接納,更幫助我們如何去接納原本我們所陌生的心靈。主啊,求祢教導我們如何安慰人,就如同使徒保羅所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實在必須要建立說造就人的話,使我們在各地的教會都同得建造。感謝讚美,奉主耶穌基督寶貴的名,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