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浪子與大哥
11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 12 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 13 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 14 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 15 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 16 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 17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 18 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19 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做一個雇工吧!」』 20 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21 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 22 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 23 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 24 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25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 26 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 27 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 28 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 29 他對父親說:『我服侍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30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 31 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32 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這段浪子的比喻是加強1-10節的失錢和九十九羊比喻,罪人悔改「理當歡喜快樂」。但這段之中還有一個大兒子,是另外一個「接納」罪人的問題。
小兒子是一個悔改的情境,悔罪的心是從發現自己是個罪人開始。小兒子發現任意放蕩,浪費資財又耗盡了一切所有的,是因為已經走到了他道路的盡頭,過去所花費的真是他應得的嗎?其實是他父親辛苦的經營,而他不懂得珍惜,因此為了生存,他想起他故鄉還有一位年老的父親,或許還可以幫助他,於是他鼓起所有的勇氣並且模擬那個在父親面前悔罪的景象,他期待面對自己的罪行或許可以成為父親的僕人,總比餓死在外還好得多。
大兒子則是不願意接納罪人悔改的情境。一個正常人對惡人總是厭惡,他們看不慣貪襤,尤其是記恨對於那些平白無故要分家產的人,他們以自認為有「應得的家業」又不努力的那些人為恥。他們早就算到了有一天他們必定散盡家財,他總要等著看他們的後果,他還自以為義說:「我服侍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是個父親,是因為愛,他也有他特別的看法,他說了:「死而復活、失而又得」這句話。這就是恩典,原本不應該發生在小兒子身上而有的恩惠。先知耶利米的禱告使我們深有感觸,他說:〝你全然棄掉猶大嗎?你心厭惡錫安嗎?為何擊打我們,以致無法醫治呢?我們指望平安,卻得不著好處;指望痊癒,不料受了驚惶!耶和華啊,我們承認自己的罪惡和我們列祖的罪孽,因我們得罪了你。求你為你名的緣故,不厭惡我們,不辱沒你榮耀的寶座。求你追念,不要背了與我們所立的約。外邦人虛無的神中有能降雨的嗎?天能自降甘霖嗎?耶和華我們的神啊,能如此的不是你嗎?所以,我們仍要等候你,因為這一切都是你所造的。〞(耶14:19-22)小兒子的心境歸回,愈貼向先知耶利米的時候,神的恩典就在此顯現了,而大兒子的心就變成了耶穌所說的法利賽人和文士。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的賜給我們的恩典,使我們本不配得的從祢而得了更新。願我們回歸,也使我們不像那不能行道的法利賽人和文士。願我們成為愛祢又遵守祢話語。像使徒保羅一樣的法利賽人,是知「道」、聽「道」又行「道」且蒙祢恩召的屬祢的兒女。願我們所建造的教會在社會上都成為鹽,都能在世界上發光。感謝讚美,奉主耶穌基督寶貴的名,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