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問基督徒為什麼要傳福音,可能大部分人的回答會是關於大使命,除此以外,就少會去思考其他層面的一些問題。然而聖經裡關於為什麼要傳福音的重大理由卻至少超過15個以上。為什麼要傳的動力,促使一個人可以有為之而死的決心,進而促使其成為偉大的宣教人仕,如戴德生、馬偕等屬靈偉人,也促使早期教會之復興,及門徒甘願如飛蛾撲火般,只為把福音傳開。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保羅寧願成為一個囚犯,使史懷哲願意前往非洲?使許多的宣教士自願前往窮鄉僻壤之地,義無反顧?以下就聖經的觀點逐一探討之。
1.福音是耶穌奉差的原因:
耶穌在世的日子,就已經非常清楚而且以實際的行動教導門徒傳福音的事工,並且當眾人要求耶穌不要離開他們時耶穌卻對他們說:
「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路4:43)
1899美國公理會在「教務雜誌」中,針對華人教會毫不客氣的說:「本地教會在自傳方面用力甚少」。就是在今日,台灣及大部分華人教會聚集的地方,宣教動力依然沒有多大的改變(新加坡、大陸地區除外;又近年大陸人口大量出走,華人聚居之地,福音需求量有明顯增加),乃是華人多數受傳統社會價值觀(功、名、利、錄)的背景根深蒂固的影響所致。
耶穌的教導,卻不是要門徒過一個只將焦點專注目在自己的生活方式,耶穌強調門徒的生活方式是「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生活方式,即使至死也是一樣。耶穌最後走上十字架的路程,在巡撫彼拉多面前受審之時依然做出這樣的宣告:
彼拉多就對他說:「這樣,你是王麼?」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約18:37)
這種使命式的生活,正是耶穌從傳道之初直至被釘上十字架的過程中,就不斷積極的要求祂的工人和去尋找訓練祂的工人中所應具備的基本要件。耶穌不要門徒將焦點定位在自己身上,卻在尋找一種願意將自己縮小,願意將自己的眼光轉移而看不見自己卻看見別的的人。這種觀念改變了西方的文化,影響了文明世界的現況,促使西方世界人文的價值觀產生對東方世界的憐憫之心實際的回饋,如馬禮遜、戴德生、李提摩太(中國)、克理威廉、賈艾梅(印度)、馬雅各、馬偕(台灣)等不勝枚舉之宣教士。
這種鼓動福音動力的生命來源即在於對耶穌使命的實際認知,驅使使命的行為能力則在於能夠看見實際的需要,而實際需要的滿足就是福音的內容。
2.你是看見實際的需要並且是受裝備成熟的工人:
馬太福音九:35~38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這段經文正訴說著耶穌要他的門徒應具備的人生觀,從第36節我們看到耶穌所看到的是「困苦流離」,一般人如果只將焦點注重在己身的時候會看到的是自己的「困苦流離」,以致於需要別人的幫助。但耶穌在尋找的工人卻是以基督的心為心的門徒。甚至要他的信徒都成為門徒,因為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和鹽。(馬太五:13)他在尋找的工人的條件是可以看見別人的需要的人。
能夠看見別人的需要的人,才會比較容易知道,要滿足羊群需要的內容是什麼。福音的內容大大影響使命的動力,當門徒不十分清楚耶穌的作為時,就經常偏離目標,直到耶穌升天以後門徒終於清楚了耶穌的目的與責任,於是世界改變了。
今天的教會及牧者多把門徒指為羊群,但從這段經文我們應該把角度拉開,因為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見耶穌所指的羊群是哪些人。門徒絕對是受揀選的工人,是基督的精兵,而不是單單〝坐〞禮拜的信徒。一個信徒受揀選是應該接受裝備的,更是一個應該認識基督徒的使命的人,如此生命也才能榮神益人。
3.你是精兵必需建立敵情觀念並且起來爭戰:
以弗所六:10~13
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要穿戴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是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
其實信徒欠缺敵情觀念一直是個嚴重的問題,從數字上看來,教會的成長狀況是可悲的,從馬偕宣教的實例可以看出,自從馬偕博士在淡水上岸以後,一個人所開拓的教會數大約就超過六十餘間,然後每個教會自然形成了幾個家族中心,產生了不認識 神的後代,然後停流在內部的家族鬥爭,卻不是屬靈的爭戰。台灣傳統教會流傳一句口語說:「一代清、二代明、三代霧霧看未明、四代你請我無閒、五代神明彩呷規厝間。(台語)」正是表明了不夠謹省儆醒的態度。
然而 神的心意是要我們有一個儆醒的心,要實際認清的敵人是撒旦,是屬靈氣的惡魔。這是很重要的觀念,成熟的基督徒實際上是一個軍人,是基督精兵。如果以現在多數教會的狀況來說,是很傷天父的心的,一個月大約真正的崇拜時間僅只四天,與傳統民間的宗教信仰活動「7-11」相比,實在是相差太遠。另外從人口的狀態我們也可以看見,我們的心態與選擇好班教的教師們並無不同,我們自動放棄了世界上80%真正需要福音的人口,我們並不把這些數字當做是必須拯救的靈魂,這是我們今天必需面對的爭戰,如何成為剛強的基督徒,也是保羅一再叮嚀的功課,這個功課卻是每一個成熟基督徒一生所必需努力與隨時的裝備。
4.從保羅的觀點來看福音動力:
提前4:10 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他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
保羅說「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保羅在另一處經文中說若不傳福音,就有禍了(林前9:16)。可以想見傳福音對保羅的整個生命有多重要。在前往大馬色逼迫門徒的途中,他的生命被耶穌整個的翻轉過來,自此勇往直前,直到羅馬囚禁的日子依然傳揚福音至死沒有停竭。
保羅指出了兩點,一是「永生」,一是「救主」。這兩點也是福音的中心,但卻不容易使一般人明白,一旦明白之後,產生的福音動力效能將是充滿了能力,許多基督徒對於這兩點其實是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
保羅也一再的用許多打仗的經文來比喻傳福音,可見保羅的敵情觀念相當的清楚,並且一再的提醒提摩太也堅持這場屬靈的爭戰。他說: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提前6:12)
可見「爭戰」也是保羅福音動力的另一個來源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