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既是被分別的族類,自然應對社會善盡責任。教會的責任是告訴他們的會友去影響當今的社會「他們(社會)需要教會」,而不是告訴會友「教會需要他們(會友)」。
身為基督徒,常聽許多人總是說:「等我有錢的時候才奉獻、等我準備好了才服事、等我有餘的時候才分給人…」但是在服事的工場中,神卻從來沒有等到過一個完全準備好的人。
教會在推廣復興的時候、教會在推動敬拜讚美的時候…這些活動到底對社會產生何種意義?我想人們並不想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但我清楚的明白,人們總是察覺得出來,我是否願意與他同行一里路。
從過去我們的服事經驗裏,我們清楚的看見,在傳統型態的教會中,每當我們舉辦佈道會的時候,總有人接受呼召,但是少有人跟進,於是結的果實甚少。馬來西亞的一個青年音樂團體「收穫音樂」他們設計的標識就是以基於陪人走路的心態,那個「符號」是兩個杯底經過與人長時間的交談所烙上的痕跡。
今天我們必要數算一天24小時,我們到底花了多少分別為聖的時間,這也是我自認為今天的基督徒應該擁有的社會責任。將生命生活化,就如同耶穌所說心靈誠實的敬拜不在這裏也不在那裏,而是每一時每一刻與主同行,我們必要使基督徒青年具備面對真實生活的能力,去營造環境,並且讓成熟的基督徒可以提攜。
我要呼喊的是,起來陪人走路,別再等候裝備完成,因為你永遠也學不完。我要訴說的是,我想邀請更多的朋友,願意花更多的時間,願意多去了解人,與人同行,否則即使教會舉辦再多的活動,我們仍然不能得人,即使國外請來再多的講員,我們依然只是聽了一場好的演講,然後忘了……
過去有許多服事的機會,我清楚的知道,上帝選召我成為「僕人的僕人」,讓我可以學習去服事這一代的青年人,讓我可以去服事這一世代的年輕傳道者,因著上帝的愛,更應該奉獻更多的時間,更多的代求…
但願更多的基督徒從此刻起就能立下心志,「別再等我…」,因為我知道,如果現在不去分享,我們將永遠不會等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