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考「傳福音」這個問題,可以看見一個基督徒的成熟與否,一個成熟的基督徒在福音的負擔上會自然的湧流,不管他是否有實際的福音性行動,由他身上所反射出神形象的光輝,人們會願意因著他的行為而得到改變,這種自然行為的福音,雖非成熟的基督徒所要強調的重點,卻包函了耶穌基督主動性的影響力。
宣教包含福音行動,但傳福音卻不是宣教,從耶穌挑選十二使徒就可以看出,並且耶穌也說:「做工的人少!」。宣教確是一門非常專精的功課,並非人人可為,其中包含了差傳等,是具有特定禾場的呼召和異象的特定人仕對象,而傳福音卻是人人可以為之!
從馬偕在台宣教也可以看出,馬偕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宣教人仕,他的一生在台灣僅個人就開拓了超過了六十多間教會,之後就只能沿續他的跟基而少有主動性的發展,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例如過去台灣的傳統教會總維持在原有的家族性上,使得新人很難進入,基督徒人數總在2~3%左右徘徊,這不僅是事實,而且到現今普遍的台灣本地教會還未有明顯上的復興也是事實。
綜合靈修心得與之分享
一、使命:
傳福音從廣意來講應該算是每一個成熟的基督徒的基本使命,不論你的口才好壞、不論你的行為修養到達什麼階段、不論你是否學過、一旦你成為成熟的基督徒時,不論你願不願意,福音的種子己經在你的心中滋長,因為你的道德觀念受到 神自然的改變與提升,你的生活將成為世界的榜樣,你卽將成為世界的光、世界的鹽。所以把你與 神的會晤經過詳細的記錄與內省,就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這是基督徒從被分別出來以後就被賦予的使命,也因此全民皆祭師才具有實質的意義,因為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是世上的鹽。」是就是是,這應該不容懷疑。
成熟的基督徒不是行為、知識、道德等都達到極致的基督徒,而應該是一個能夠把愛的行動分享出去的基督徒,也就是說他具備了分享愛的能力,分享愛,也是整本聖經的重心之一。
因此一個成熟的基督徒的生活守則,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對影響社會的責任認知:
- 幫助人們改變,使他們成為合神心意的人。
- 幫助人們認識他們在 神眼中特殊的價值。
- 使人發現 神在他們身上所賜與的恩賜,轉而使他可以幫助其他的人。
- 使人朝聖潔的道路邁進,過分別為聖的生活。
- 使人認識真正的人是有限度的人,這樣也才能淌洋在無限的自由空間。
二、關係:
傳福音是一種主觀性的行為,不需要具備高深的神學理論,但學神卻是絕對的。就像在家庭中的生活,回想誰是我們經常學習的對像,父親往往是家庭的中心,而 神就是我們的父親,就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在家庭的營造當中,關係的分享是一個重要條件,它關係著是否能把愛發揚光大,是否有愛的能力去愛護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有人不認為不與父親對話是一種罪的行為,而這也是今日教會許多人士的見解,我看過有著名的牧師所牧養的教會甚至沒有禱告會,每天高喊維護傳統,難怪福音無法成為改變社會的主流!
失去與 神直接的關係,必將使基督徒的人生毫無意義,自我將成為世界的中心,而這也正好達成魔鬼的目的。因為沒有與神對話的福音,必定無法體會出 神的旨意,也就是無法以基督的心為心,所給的成為不一定是對方所要的。沒有與父親對話的福音,如何將愛的感動分享出去?試想高舉公義神學之士,何人曾將愛的福音廣傳?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在耶和華面前所獻上的凡火,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利未記十:1~3)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 2 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燒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
這段經文也透露了另一個事實,也就是在價值觀上,我們所獻給 神的往往有所保留,卻常將殘疾的獻上。例如我們常聽的故事說:「有一個基督徒有三個兒子。大兒子非常優秀,於是決定讓他學醫去。老二成績也非常不錯,所以他決定讓他去考律師。而老三呢,實在傷心,功課不好,前途堪慮,只好讓他去念神學了!」。在面對 神的態度上,我們不都是如此嗎?我們常按自己需求的服事態度,而不是 神所吩咐的,不是 神所要的,事情的後果當然往往另人失望。
與神的關係是直接的,有太多的人號稱他們是第幾代,第幾代的基督徒,並常以此炫耀,生活上他們並未曾與神有過任何接觸,雖然偶而有所感動,但那卻是 神的憐憫!
所以當熱情的聚會退去以後,我們見到的依然如故,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我們的生活依然無法體會摩西的心情,臉上發光,成為神真正的代言人,並使人敬畏,只因為我們與 神沒有實質的關係。
三、動機:
在商業,針對銷售的業務行為調查中有一項發現,真正對銷售有主動興趣的僅3%,而主動分享美好事物的比率就大幅提升。業務人員經過受訓,可以成為銷售的頂尖高手,雖然傳福音不是銷售行為,但卻可以是美好的生活分享與見證,也可以透過歸納的原則,從聖經中整理出一些簡單的分享模式與態度。使我們實際的基督徒人生真正產生對社會的正面影響。
從明白 神的心意和使命出發,轉移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態度,建立與 神實質的關係以後,探討傳福音的本質才具意義。而當我們真領受過福音的豐盛恩典與真意以後,再來談論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將福音分享時,就比較不會偏離福音的主題,而整個問題的核心就會是自我動機的探討,也就是我們會開始自問,對我來說:
「我為什麼要傳福音?傳福音為什麼如此重要?我生命的價值觀到底是什麼?我在意的到底是什麼?如果基督徒不傳福音,對整個社會會有怎樣的影響?」
也就是在探討福音的動機、主題和動力時。一個成熟的基督徒,也就是在還未真正進入如何傳福音的主題之前所應該思想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